南京大屠杀真相一度被封锁 哪国记者最先报道?

2015-08-24 19:46:21 来源: 网易新闻客户端

  事实上,在南京沦陷前,便有大量记者赶赴南京报道战况。有些人还逆着逃难人流,从安全区奔赴前线。5名记者中年龄最小的德丁,时年30岁,任《纽约时报》驻华记者。上海战事爆发后,他于8月底赶往战场。34岁的司迪尔,从山东济南乘火车南下,历经险阻,到南京进行报道。

  为得到第一手消息,这群记者往往需要冒生命危险去采访。12月5日,美联社记者麦克丹尼尔开车到南京城以东地区进行战事采访,一发炮弹在车前方爆炸后将车子掀翻,差点车毁人亡。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在南京城内坚守岗位,不断报道战况。

  12月13日,日军进驻南京后即展开屠杀。留在南京的西方人被日军的暴行震惊了——他们十分熟悉近代国际战争法规,1929年7月17日,日内瓦国际会议订立了《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该《公约》规定:敌对双方对战俘生命的任何危害或对其人身的暴力行为均应严格禁止,尤其不得加以谋杀或消灭。日本政府曾在该《公约》上签字,占领南京的日军却血腥践踏了《公约》。

  留在城内的美籍牧师乔治·费奇费奇在日记里记述:“我们几乎每天都去日本使馆进行抗议和呼吁。”但这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1937年12月5日,日军前线指挥官朝香宫鸠彦王,发出一连串由他个人盖章签署的命令:杀掉全部俘虏。12月15日,松井石根通过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冢田攻下达命令:“两军在各自警备区内应扫荡残军。”“扫荡”意指屠杀。12月18日,他首次到南京城内“巡视”,又命令“混杂的军人都予以肃正”。“肃正”也是指屠杀。


上一页 9/12 下一页 查看全文

更多阅读

回到顶层